跃进号货轮

中国第一艘国产的万吨远洋货轮
跃进号货轮是中国第一艘国产的万吨远洋货轮。[1]跃进号货轮全长169.9米,两柱间长156米,型宽21.8米、型深12.9米,满载排水量2.21万吨,航速18海里每小时,续航能力1.2万海里,载重量1.34万吨。[2]
1955年12月,新中国开始独立经营大连造船厂,国务院批准了将其扩建为建造远洋船舶船厂的方案,并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58年,大连造船厂在改造扩建后的万吨级船台上,按照苏联专家帮助设计的图纸,开始建造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 “跃进号”。1958年7月22日,跃进号货轮正式开工建造,船厂的干部与工人吃住都在船台上,在建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齐心协力,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以及许多先进的工艺,保证了船体结构装配准确,外形光顺美观,焊接质量优良,主要尺度精确,主机、轴系安装全部符合规范要求,用时58天时间就完成了船体的建造工作,于 1958 年11月27日建成下水,其船台周期记录是世界的创举,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水平的飞跃。1961年5月7日开始航海试验,由于进口设备延误,拖至1962年12月8日才正式交付使用。[3]
1963年4月30日,跃进号货轮装载13460吨玉米、氟石和杂货,从青岛港出发,驶向日本九州门司港,开展中日民间贸易活动。5月1日中午,当跃进号货轮航行到朝鲜济州岛附近的苏岩礁海域时,突然向中国发出了“我船受损严重”的电报,下午2时10分,交通部收到了跃进号货轮第一次发出的“SOS”国际求救信号。下午2时左右,跃进号货轮沉没于黄海中。周总理命令东海舰队和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组成联合舰船编队负责调查跃进号货轮失事原因,编队于5月18日早由吴淞口码头出发。[3]6月3日,编队撤离作业区,历时15天的水下侦查工作结束了,新华通讯社同时发出了电稿,经过周密调查,已经证实“跃进”号是因触礁而沉没的。[4]

建造背景

1955年1月1日,中苏造船公司停止合营易名为“国营大连造船公司”,开始了由中国政府独立经营的历史新时期。12月,国务院作出“将大连造船公司扩建为建造远洋船舶的船厂”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大连造船厂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老厂扩建和改造,为造万吨轮做好了技术与物质准备。在“一五”计划即将结束之际,交通部与一级部门联合签发了建造34艘华北沿海和长江大型船舶及首批万吨级远洋货船的决定。在国家批准大连造船公司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的同时,决定新中国第一艘由苏联转让的万吨级远洋货轮由大连造船公司建造,该轮是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产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