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运动项目]
跳水是指运动者在一定高度的器械上起跳,完成空中动作后,以入水为结束的一项水上技巧运动,一般可分为竞赛性跳水和非竞赛性跳水两大类。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跳水运动员从1米跳板,3米跳板,或从3米,5米,7.5米和10米跳台跳水。竞技跳水是一项由个人参加的竞赛项目。跳水运动员本人由跳台或跳板腾空,运动员可以直接入水或在空中做各种难度的体操花样动作,以干净利索而优美的姿势入水。这项竞技运动是由国际泳联管理,并每四年更新一次规则,最近一次是2009年9月,有效期是2009至2013年。2013年国际泳联举办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亦首次以合办形式纳悬崖跳水为赛事项目。中国出色的跳水运动员有田亮、郭晶晶等。
编辑摘要简介/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发展概况/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5世纪时,古希腊陶瓶上已有一群男孩头朝下跳水的描绘。17世纪,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中海、红海沿岸一带的港口,盛行从岸上、桅杆上跳入水中的活动。现代跳水运动始于20世纪,1900年瑞典运动员在第2届奥运会上表演了跳水,1904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根据起跳动作的方向和结构,可分为向前、向后、向内、反身、转体5组。每组均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每个动作又有不同的难度系数。根据跳水空中姿势,可以分为A(直体)、B(屈体)、C(抱膝)、D(翻腾兼转体)4种。有跳台跳水和跳板跳水之分。
跳板发展
1904~1912年间,德国和瑞典运动员多次赢得奥运会跳水冠军。从1920年第7届奥运会起,跳水运动的优势转到美国运动员方面。美国的跳水运动吸取了欧洲特别是德国和瑞典运动员的长处,加以发展、提高,形成了难度大、动作优美准确的独特风格。60年代初,美国发明了铝合金跳板,代替了过去的木质跳板,为提高竞技跳水动作难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冠军
欧洲各国的跳水运动,从6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运动员I.克雷默尔赢得了跳台和跳板跳水两项冠军。在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意大利运动员K.迪比亚西夺得了男子跳台跳水的第1名;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员M.杜赫科娃夺得了女子跳台跳水的冠军。迪比亚西连续取得了3届奥运会男子跳台跳水冠军。苏联运动员В.А.瓦辛和Е.С.瓦伊采霍夫斯卡娅在1972年和1976年两届奥运会上分别获得男子跳板跳水和女子跳台跳水的第1名。比赛
世界性的大型跳水比赛,除奥运会外,还有世界锦标赛。自1973年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1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至1978年在西柏林举行的第3届锦标赛,跳水项目的冠军分别为美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瑞典和意大利运动员所获得。从1979年起,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还创办了两年一届的世界杯跳水比赛。历史
跳水运动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竞赛项目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在1933年的全国运动会上第1次设有男子跳水表演赛。1935年增加了女子跳水项目,当时只有 2名女运动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跳水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自1952年举行全国跳水比赛之后,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比赛,参加的地区和人数逐年增多。许多地区开设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跳水班,配备专职教练员。利用课余或假日进行系统训练。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以及一些中小城市陆续修建了一批符合比赛标准的跳水场地。此外,中国已自行生产铝合金跳板,供跳水训练和比赛使用。中国跳水
中国跳水运动员、教练员,在实践中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外国的长处,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难度大、动作轻巧、入水准确、水花小的跳水技术风格,在多次国际比赛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在 1963年第 1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首次参加国际性比赛的中国跳水队,取得1项冠军、4项亚军、3项第3名。 在1966年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又获得男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 4项冠军。70年代中,中国跳水运动队伍里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如在第7届和第8届亚运会上,钟少珍(女)、谢才明、李孔政、陈肖霞(女)、史美琴(女)、吴国村、刘恒林等以难度大、造型美、动作准确的技术特点取得了男女跳板、跳台 4个项目的冠军。在1979年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首次参加世界性跳水比赛的中国选手在跳水比赛中全部进入前 6名。 17岁的陈肖霞在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 战胜了包括世界冠军苏联选手И.В.卡利尼娜在内的欧美强手,夺得了第 1名。1980年11月在英国伦敦水晶宫进行的马蒂尼国际跳水比赛中,中国队以45分的总成绩超过美国、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选手,获得团体冠军。史美琴、陈肖霞和李孔政分别获得女子跳板跳水、女子跳台跳水和男子跳板跳水的冠军。198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陈肖霞、李艺花、李宏平分别获得女子跳台跳水、女子跳板跳水和男子跳台跳水 3项冠军。项目分类/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竞赛性跳水
竞赛性跳水由竞技跳水和高空跳水组成。竞技跳水是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之一,分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比赛时,运动员在一端固定一端有弹性的跳板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板跳水(跳板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1米和3米)。运动员在平直坚固的跳台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台跳水(跳台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5米、7.5米和10米)。高空跳水是一种十分惊险的跳水运动。运动员从很高的悬崖上或特制的超高跳台上起跳并完成空中动作后入水。在美国,有一种高空特技跳水比赛,特制的钢架跳台高48米,台面宽约70厘米。运动员自由选择比赛动作,由裁判员评分,得分多者为优胜。在墨西哥,有一种传统的悬崖跳水比赛,悬崖高达60米,下面是大海。运动员所跳动作与美国48米高空跳水相似。由于高空跳水危险性较大,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所以在世界上开展得不很普遍。
跳台跳水在坚硬无弹性的平台上进行。跳台距水面高度分为5米、7.5米和10米3种,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限用10米跳台。跳台跳水根据起跳方向和动作结构分向前、向后、向内、反身、转体和臂立6组。比赛时,男子要完成4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女子要完成4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4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每个动作的最高得分为10分,以全部动作完成后的得分总和评定成绩,总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跳台跳水分别于1904年和191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弹性的板上进行,跳板离水面的高度有1米和3米两种。跳板跳水根据起跳方向和动作结构分向前、向后、向内、反身和转体5组。比赛时,男子要完成5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女子要完成5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和5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每个动作的最高得分为10分,以全部动作完成后的得分总和评定名次,总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跳板跳水分别于1908年和192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人跳水
两名运动员同时从跳板或跳台起跳完成跳水动作,又称双人同步跳水。分双人跳水个人和双人跳水团体两类比赛项目。双人跳水个人比赛包括5轮不同的动作,其中2轮动作的平均难度系数为2.0,其余3轮动作无难度系数限制。在5轮动作中,至少有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前起跳,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后起跳,1轮动作是1个人向前起跳和1个人向后起跳的组合动作。双人跳水团体比赛包括8轮动作,4轮跳板跳水,其中2轮难度系数为2.0,另外二轮为无难度限制系数;4轮跳台跳水,其中2轮难度系数为2.0,另外2轮为无难度限制系数。在跳板、跳台的各4轮比赛中,至少有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前起跳,1轮动作是2人同时向后起跳,1轮动作是1个人向前起跳和1个人向后起跳的组合动作。从2000年第27届奥运会起被列为比赛项目,设男子3米跳板双人跳水、10米跳台双人跳水,女子3米跳板双人跳水、10米跳台双人跳水4个项目,共8个队参加比赛。2000年世界怀跳水赛双人跳水的前七名获得参赛资格,东道国澳大利亚队肉动获得参赛资格,如果已经获得参赛资格的队不参加奥运会,则由下一个名次替补。
非竞赛性跳水
非竞赛性跳水可分为实用性跳水、娱乐性跳水和表演跳水。以生产、军事、救护为目的而进行的跳水活动称为实用性跳水。以娱乐、健身为目的而进行的跳水活动称为娱乐性跳水。表演性跳水,通常是在盛大节日或跳水比赛结束后所举办的跳水表演。表演项目包括花样跳水、特技跳水、滑稽跳水等等。为丰富表演内容,常常把竞技跳水动作作为表演的内容。
在香港的海洋公园,常进行约33.5米的高空跳水表演。美国的跳水表演者能在3米板上反身翻腾一周后仍然落在板端,紧接着完成向前翻腾三周半;也可以在10米台安装的小型弹网或小型跳板上反身翻腾一周后仍落在网板上,紧接着完成向前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等高难动作。我国的双人跳水和定点跳水表演以配合默契著称。由中国首创的集体烟花跳水更是别具一格,引人人胜。在国际国内的表演中深得好评。[1]
评分标准/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失败 0分
不好 0.5~2分
普通 2.5—4·5分
较好 5~6分
很好 6.5~8分
最好 8~10分
在比赛中,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助跑(即走板、跑台)、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来评定分数。因此,运动员在比赛时助跑应平稳,起跳要果断有力,起跳角度要恰当,并具有一定高度;空中姿势优美,翻腾、转体快速;人水时身体与水面垂直,水花越小越好。[2]
5名裁判员评分:5名裁判员打出分数以后,先删去最高和最低的无效分,余下3名裁判员的分数之和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系数,便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例如5名裁判员的评分分别是5、(5.5)、5、5、(4.5)=15(总和)X2.0(难度)=30(实得分)。(注:括号里的数字是删去的无效分。下同)7名裁判员的评分:方法与5名裁判员评分方法相同,但7人裁判员算出的得分最后还应除以5,再乘以3。例如7名裁判员的评分分别是5、(5.5)、5、5、5、5、(4.5)=25(总和)x2.0(难度)=50+5x3=30(实得分)。[2]
比赛结束后,把所跳动作的实得分相加,便是该运动员的总分。总分最高者为优胜,如两人或两人以上总分相等,则名次相同。在设有全能项目的比赛中,将运动员跳板动作总分与跳台动作总分相加,就是全能总分。[2]
场地设施/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场地
跳水池面积为25×25米,池深为5.4米。跳台
跳台跳水在离水面10米高的坚硬无弹性的平台上进行。10米跳台按国际泳联规定,应最少长6米,宽3米,并于表面覆盖防滑材料。
跳板
跳板跳水在一条离水面3米高的有弹性的板上进行。3米跳板按国际泳联规定,跳板应最少长4.8米,宽0.5米,并于表面覆盖防滑材料。[3]
动作要点/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动作组别
跳水动作根据运动员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后身体运动的方向,分为以下6个级,
第1组——面对池向前跳水。
第3组——面对池反身跳水。
第4组——面对板(台)向内跳水。
第5组——转体跳水。
第6组——臂立跳水(仅在跳台跳水中采用)。
动作姿势
跳水动作的姿势。可分直体(用“A”表示)、屈体(用“B”表示)、抱膝(用“C”表示)、翻腾兼转体的任意姿势(用“D”表示)4种。
经典动作
每组的跳水动作都有自己的号码数,以表示动作组别和翻腾转体的周数。例如:1~4组动作的号码均采用3位数。第一个数代表动作组别;第二个数代表飞身动作(如果第二位数是“0”,则表示役有飞身动作)第三个数代表翻腾周数(以“1”为半周,“2”为一周,“3”为一周半,以此类推)。例如“201”,表示第二组向后跳水翻转半周;“305”,表示第三组反身翻腾两周半;“113”,表示向前飞身翻腾一周半。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4位数。第一位数表示第5组(特指转体跳水);第二位数表示翻腾转体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第四位数表示转体用数,计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动作中,“5”表示第5组转体跳水,“1”表示用第1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腾转体,“3”表示翻腾一周半,“6”表示转体三周。再如“5337”动作是指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第3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腾转体,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第6组臂立动作也采用3位数。第一位数表示第6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数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计算方法同上)。例如“614”动作中“6”表示第6组臂立跳水,“1”表示采用第一组向前跳水方向翻腾,“4”表示翻腾两周。再如“632”,是指第6组的臂立跳水动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腾一周。
难度系数
动作难度系数是表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国际跳水竞赛规则为每一个跳水动作确定了相应的难度系数,它根据动作组别、竞赛项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动作姿势和翻腾转体的周数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其数值。运动员跳水时,动作简单,难度系数就低;动作复杂,难度系数就高。例如:3米板1O3乙,难度系数为1.6。10米台307丙,难度系数为3.4。对于同一动作,因器械高度不同,难度系数也有区别。例如同是405丙,1米板的难度系数为3.0,3米板的难度系数为2.7。国际跳水竞赛规则难度表上列出的最高难度动作是;3米板109丙和307丙及10米台109丙,难度系数均为3.5。
竞技掌控/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1)男子个人项目和男子双人项目进行6个动作的比赛。
(2)女子个人项目和女子双人项目进行5个动作的比赛。
(3)上述6个或5个动作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动作。
(4)代码相同的动作视为同一个动作。
(5)跳板比赛
①女子跳板比赛包括5个不同组别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
②男子跳板比赛包括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其中5个动作来自不同的组别,另1个动作从5个组别中任选。
(6)跳台比赛
①女子跳台比赛含选自6个不同组别的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
②男子跳台比赛含选自6个不同组别的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
③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杯以及其他国际泳联主办的赛事(青少年分龄组比赛除外)的跳台比赛必须在10米跳台上进行。
(7)双人跳水比赛①双人跳水是由2名运动员同时从跳板或跳台起跳进行的比赛。依据双人跳水的同步性和各自完成动作的优劣进行评分。
②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杯双人跳水的运动员应来自同一协会。
③女子双人跳水的比赛包括5个动作:其中2轮动作的平均难度系数为2.0,其余3轮动作无难度系数限制。
④男子双人跳水的比赛包括6个动作:其中2轮动作的平均难度系数为2.0,其余4轮动作无难度系数限制。
⑤女子双人比赛中的5个动作应至少来自4个不同的组别,至少有1个面向前起跳的动作。
⑥男子双人比赛中的6个动作至少来自4个不同的组别,至少有1个面向前起跳的动作。在6个动作中,来自同一个组别的动作不能超过2个。
⑦双人比赛中两人的动作必须相同(即动作代码和完成必须同步)。
参赛
低于B组年龄(14岁)的运动员,不能参加奥运会跳水比赛(比赛年12月31日前)。
双人比赛中,每个国家或协会最多可以选派一对选手;单人比赛中,每个国家或协会最多可以选派两名选手参赛。
竞赛
国际游联跳水技术委员会规定,凡是奥运会和世界杯跳水比赛都必须进行预赛、半决赛和决赛。
预赛中选手的出场顺序将在技术会议中根据计算机随机抽签决定。预赛中成绩最好的18名选手进入半决赛。半决赛中成绩最好的12名选手进入决赛。预赛、半决赛、决赛的成绩不相互累加,每场比赛的分数从0分开始。在决赛中如不采用淘汰制,运动员应按总分排列名次的颠倒顺序进行比赛;在决赛中如果采用淘汰制,运动员应按预赛总得分排列名次的颠倒顺序参加下面的比赛。如出现比分相同,比分相同运动员的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
如果在预赛出现并列18名、或半决赛出现并列12名的选手,并列的选手可以参加下一轮比赛。
在奥运会中,双人比赛没有预赛,直接进行决赛。决赛中共有8队选手(其中之一来自东道主国家)。出场顺序由计算机随机决定。
评分
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中,单人项目应指定7名裁判员,双人项目应指定9名裁判员,其中5名评定双人同步的情况,另4名分别评定选手的技术完成情况。
个人项目中,总分最高的选手为冠军。双人项目中,总分最高的一对选手为冠军。
竞技常识/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2、重要的国际跳水比赛是世界跳水锦标赛和欧洲跳水锦标赛。
3、裁判人员一般由7名裁判人员的(专门)小组成,一名总裁判和两名秘书(记录员)。总裁判的职责是管理竞赛过程和对裁判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4、跳水的6组正式动作是向前跳水,向后跳水,反身跳水,向内跳水,转身跳水和臂立跳水。(跳板跳水不用臂立跳水。但高台跳水这6组动作都要进行)
5、参加决赛的运动员跳的动作:
跳板项目:男子跳11个动作(5个规定动作,6个自选动作),女子跳10个动作。
跳台项目:男子跳10个动作,女子跳8个动作。
6、规定动作是一次向前跳水,一次向后跳水,一次反身跳水,一次向内跳水和一次向前跳水转身半周。这些跳水动作可以是直体,屈体或抱膝。
7、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运动员可采用几种姿势来完成:直体,任意姿势,屈体或抱膝。
8、运动员入水可以用脚或头先入水,头先入水时身体必须保持垂直足趾伸直并拢。双臂伸过头并与身体成直线,双手并拢。
中国跳水/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2000年悉尼奥运会,双人项目首次进入奥运殿堂以来,跳水项目的金牌总数从4枚增至8枚,给了在这个领域极为擅长的中国选手更多取得荣誉的机会。已经退役的伏明霞选择复出,在3米板项目上力压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郭晶晶(wiki)卫冕成功,并与郭晶晶合作取得3米板双人项目的银牌。女子跳台中国队涌现出新人李娜,她在取得个人项目银牌的同时,与桑雪搭档摘下双人跳台的金牌。男子项目熊倪同样在离开泳池多日后重回赛场,在3米板项目上后来居上蝉联冠军,并与队友肖海亮联袂获得双人金牌,成为本届奥运会上的双冠王。跳台方面田亮和胡佳异军突起,两人包揽10米台单人的冠亚军,又合作名列双人跳台的第二。中国跳水队在本届奥运会上整体发挥出众,共取得5金5银的好成绩,捍卫“梦之队”的荣誉。
2004年奥运会,中国跳水队创下历届奥运会夺金数之最。由郭晶晶领衔的女子跳板包揽了3米板单、双人两枚金牌。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的郭晶晶在前两届一直处在伏明霞光芒背后的阴影中,在雅典她与吴敏霞合作先是战胜俄罗斯的伊琳娜和帕卡琳娜获得双人金牌,又以较大优势毫无悬念地拿下个人项目金牌。吴敏霞虽然是首次参加奥运会,却发挥稳定赢得单人项目银牌,中国女子跳板大获全胜。女子10米台双人项目,中国队由两位17岁的小将劳丽诗、李婷轻松获得冠军,不过单人10米台却遗憾地丢掉金牌,劳丽诗最终获得该项目亚军。
2007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比赛,中国跳水队拿下除男子10米台单人外的其余9项冠军(男女1米板非奥运会冠军),创造了世锦赛历史上的最佳战绩。
序 | 时间 | 姓名 | 单位 | 性别 | 项目 | 比赛名称 | 地点 |
---|---|---|---|---|---|---|---|
1 | 1981 | 史美琴 | 上海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二届世界杯跳水赛 | 墨西哥 |
2 | 1981 | 陈肖霞 | 广东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二届世界杯跳水赛 | 墨西哥 |
3 | 1981 | 李宏平 | 广东 | 男 | 十米跳台 | 第二届世界杯跳水赛 | 墨西哥 |
4 | 1983 | 李艺花 | 河北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 | 1983 | 李艺花 | 河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 | 1983 | 李艺花 | 河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7 | 1983 | 周继红 | 湖北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8 | 1983 | 周继红 | 湖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9 | 1983 | 周继红 | 湖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0 | 1983 | 陈肖霞 | 广东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1 | 1983 | 陈肖霞 | 广东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2 | 1983 | 彭园春 | 湖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3 | 1983 | 彭园春 | 湖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4 | 1983 | 李宏平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5 | 1983 | 童辉 | 湖北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6 | 1983 | 李孔政 | 广西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7 | 1983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8 | 1984 | 周继红 | 湖北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 美国 |
19 | 1985 | 李艺花 | 河北 | 女 | 三米跳板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0 | 1985 | 李艺花 | 河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1 | 1985 | 李艺花 | 河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2 | 1985 | 周继红 | 湖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3 | 1985 | 周继红 | 湖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4 | 1985 | 陈肖霞 | 广东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5 | 1985 | 陈肖霞 | 广东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6 | 1985 | 李巧贤 | 广东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7 | 1985 | 李巧贤 | 广东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8 | 1985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三米跳板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29 | 1985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0 | 1985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1 | 1985 | 童辉 | 湖北 | 男 | 十米跳台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2 | 1985 | 童辉 | 湖北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3 | 1985 | 童辉 | 湖北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4 | 1985 | 李孔政 | 广西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5 | 1985 | 李孔政 | 广西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6 | 1985 | 李宏平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7 | 1985 | 李宏平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 | 上海 |
38 | 1986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西班牙 |
39 | 1986 | 陈琳 | 北京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西班牙 |
40 | 1987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 | 荷兰 |
41 | 1987 | 高敏 | 四川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 | 荷兰 |
42 | 1987 | 许艳梅 | 江西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 | 荷兰 |
43 | 1987 | 许艳梅 | 江西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 | 荷兰 |
44 | 1987 | 李艺花 | 河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 | 荷兰 |
45 | 1987 | 吕伟 | 江苏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 | 荷兰 |
46 | 1987 | 童辉 | 湖北 | 男 | 十米跳台 | 第五届世界杯跳水赛 | 荷兰 |
47 | 1988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 韩国 |
48 | 1988 | 许艳梅 | 江西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 韩国 |
49 | 1989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一米跳板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序 | 时间 | 姓名 | 单位 | 性别 | 项目 | 比赛名称 | 地点 |
---|---|---|---|---|---|---|---|
50 | 1989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三米跳板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1 | 1989 | 高敏 | 四川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2 | 1989 | 高敏 | 四川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3 | 1989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三米跳板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4 | 1989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5 | 1989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6 | 1989 | 熊倪 | 湖南 | 男 | 十米跳台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7 | 1989 | 熊倪 | 湖南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8 | 1989 | 熊倪 | 湖南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59 | 1989 | 童辉 | 湖北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0 | 1989 | 童辉 | 湖北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1 | 1989 | 李德亮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2 | 1989 | 李德亮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3 | 1989 | 兰卫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4 | 1989 | 兰卫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5 | 1989 | 许艳梅 | 江西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6 | 1989 | 许艳梅 | 江西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7 | 1989 | 余晓玲 | 广西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8 | 1989 | 余晓玲 | 广西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69 | 1989 | 张玉萍 | 江苏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70 | 1989 | 张玉萍 | 江苏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71 | 1989 | 陈晓丹 | 福建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72 | 1989 | 陈晓丹 | 福建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73 | 1991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一米跳板 | 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澳大利亚 |
74 | 1991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三米跳板 | 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澳大利亚 |
75 | 1991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十米跳台 | 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澳大利亚 |
76 | 1991 | 孙淑伟 | 广东 | 男 | 十米跳台 | 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澳大利亚 |
77 | 1991 | 余晓玲 | 广西 | 女 | 一米跳板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78 | 1991 | 余晓玲 | 广西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79 | 1991 | 余晓玲 | 广西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0 | 1991 | 王毅杰 | 上海 | 男 | 一米跳板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1 | 1991 | 王毅杰 | 上海 | 男 | 男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2 | 1991 | 王毅杰 | 上海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3 | 1991 | 孙淑伟 | 广东 | 男 | 十米跳台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4 | 1991 | 孙淑伟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5 | 1991 | 孙淑伟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6 | 1991 | 朱金红 | 天津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7 | 1991 | 朱金红 | 天津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8 | 1991 | 林媛霞 | 广东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89 | 1991 | 林媛霞 | 广东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0 | 1991 | 路海松 | 江苏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1 | 1991 | 路海松 | 江苏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2 | 1991 | 肖艳娟 | 广东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3 | 1991 | 肖艳娟 | 广东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4 | 1991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5 | 1991 | 谭良德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6 | 1991 | 熊倪 | 湖南 | 男 | 男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7 | 1991 | 熊倪 | 湖南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8 | 1991 | 兰卫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99 | 1991 | 兰卫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 | 加拿大 |
序 | 时间 | 姓名 | 省份 | 性别 | 项目 | 比赛名称 | 地点 |
---|---|---|---|---|---|---|---|
100 | 1992 | 高敏 | 四川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 西班牙 |
101 | 1992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 西班牙 |
102 | 1992 | 孙淑伟 | 广东 | 男 | 十米跳台 |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 西班牙 |
103 | 1993 | 谈舒萍 | 广西 | 女 | 一米跳板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04 | 1993 | 谈舒萍 | 广西 | 女 | 三米跳板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05 | 1993 | 谈舒萍 | 广西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06 | 1993 | 谈舒萍 | 广西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07 | 1993 | 池彬 | 河北 | 女 | 十米跳台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08 | 1993 | 池彬 | 河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09 | 1993 | 池彬 | 河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0 | 1993 | 余晓玲 | 广西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1 | 1993 | 余晓玲 | 广西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2 | 1993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3 | 1993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4 | 1993 | 邓泳 | 广东 | 女 | 女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5 | 1993 | 邓泳 | 广东 | 女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6 | 1993 | 兰卫 | 广东 | 男 | 一米跳板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7 | 1993 | 兰卫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8 | 1993 | 兰卫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19 | 1993 | 余卓成 | 广东 | 男 | 三米跳板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0 | 1993 | 余卓成 | 广东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1 | 1993 | 余卓成 | 广东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2 | 1993 | 熊倪 | 湖南 | 男 | 十米跳台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3 | 1993 | 熊倪 | 湖南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4 | 1993 | 熊倪 | 湖南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5 | 1993 | 王毅杰 | 上海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6 | 1993 | 王毅杰 | 上海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7 | 1993 | 肖海亮 | 湖北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8 | 1993 | 肖海亮 | 湖北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29 | 1993 | 王天凌 | 上海 | 男 | 男子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30 | 1993 | 王天凌 | 上海 | 男 | 混合团体 | 第八届世界杯跳水赛 | 北京 |
131 | 1994 | 陈丽霞 | 广东 | 女 | 一米跳板 | 第七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意大利 |
132 | 1994 | 谈舒萍 | 广西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七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意大利 |
133 | 1994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七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意大利 |
134 | 1994 | 余卓成 | 广东 | 男 | 三米跳板 | 第七届世界游泳锦标赛 | 意大利 |
135 | 1995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三米跳板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36 | 1995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37 | 1995 | 伏明霞 | 湖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38 | 1995 | 池彬 | 河北 | 女 | 十米跳台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39 | 1995 | 池彬 | 河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40 | 1995 | 池彬 | 河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41 | 1995 | 郭晶晶 | 河北 | 女 | 跳台双人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42 | 1995 | 郭晶晶 | 河北 | 女 | 跳板双人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43 | 1995 | 郭晶晶 | 河北 | 女 | 女子团体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44 | 1995 | 郭晶晶 | 河北 | 女 | 混合团体 | 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 | 美国 |
145 | 1995 | 王睿 | 北京 |
观赛礼仪/跳水[运动项目] 编辑
玻璃瓶、易拉罐饮料都是不允许带进场地的,比赛时只允许带软包装饮料进入赛场。垃圾要用方便袋或者纸袋自行带出。
观众的衣着要整洁、大方,不可太随便。
在比赛开始时,特别是运动员准备出发时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吃东西或互相聊天、喧哗。在比赛中,最好不要走动。
观众一定要记住不允许在游泳馆内使用闪光灯。
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场馆内禁止吸烟。
看比赛可以高喊自己喜欢运动员的名字,可以在啦啦队的统一指挥下高喊口号,但不能喊出不文明语言。
运动员发挥得好,观众要鼓掌。介绍各国运动员时也要给予运动员支持和鼓励,不可喝倒彩。
比赛结束后,为优胜者发奖牌,同时演奏其国歌。这时,观众应全体起立并肃静。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