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战争(英文:Chechen war,俄文:Российско-Чеченская война,车臣语:Нохчи-оьрсийн тIом)是指在1994年至2009年俄罗斯与车臣共和国之间,在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以及印古什和达吉斯坦等地,所爆发的包括两场战争在内的持续性武装冲突。[1] 在1990-1991苏联末期,整个原苏联地区陷入政治混乱,而车臣地区的原苏联空军上将杜达耶夫率领其追随者,通过政变手段推翻了当地的政府,并宣布车臣独立。在俄罗斯独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意图恢复中央权威,在谈判、支持政变等手段无果后,叶利钦决定通过武力解决车臣问题。战争从1994年12月11日开始,俄军通过数个月的军事行动占领了车臣的格罗兹尼等主要城市,而车臣武装则通过对俄国进行劫持人质等手段进行恐怖袭击。在1996年俄国即将大选之际,叶利钦宣布退兵,车臣也随之反攻,收复了格罗兹尼,随后俄罗斯和车臣达成停火,签订《哈萨维尤尔特协议》,暂时搁置争议。在1999年车臣武装再度袭击俄罗斯印古什地区,俄罗斯宣布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在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教训后,俄军在1999年10月1日正式向车臣进发,首先攻占了古杰尔梅斯市,并形成对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的包围。在2000年2月6日,俄军攻占了格罗尼兹,车臣武装撤往车臣南部山区,至2001年1月22日俄军大规模军事行动基本结束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宣布俄罗斯在车臣的反恐行动结束。[8][2] 车臣战争最终以俄罗斯的胜利而结束,几乎消灭了车臣武装,在数年的反恐行动中使得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逐渐稳定。维护了俄罗斯的国家统一。[2]
战争背景
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