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

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或介质传播
辐射(英文名:Radiation[1]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物体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地产生辐射,辐射出去的能量可以是电磁波也可以是粒子。[2]
辐射根据其本质、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电磁辐射(包括微波可见光、X射线、γ射线[1])、粒子辐射(包括带电粒子重离子和中性粒子等[9])、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质子[10])和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等[10])。[2]其中,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分类标准是辐射粒子能量大小和能否引起作用物质的分子电离,[11]电离辐射的能量一般超过 12 eV,具有电离作用,电离辐射的来源包括天然放射线(宇宙射线和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和人工辐射源;非电离辐射能量水平12 eV以下,不能引起物质电离,包括激光、紫外线、红外线等。[12]不同的辐射类型有不同的单位,用于描述其活度、照射量、吸收剂量和剂量当量,这些单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13][14][15]
辐射这一概念最早于1895年由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öntgen)在研究X射线时提出。[6]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放射性现象。[16]在此基础上,1898年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7]1905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对辐射的理论基础产生影响。[8]目前,辐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地质学和能源生产等多个领域。[17][18][19]然而,过量的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疾病和癌症等健康问题。[20]因此,在利用辐射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的检测和防护措施,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21]

发现历史

1895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强穿透性的射线——X射线,他在研究X射线的过程中提出了“辐射”这一概念。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发现具有加速度的带电粒子会发出电磁辐射。由此奠定了无线电广播、电磁广播等领域的物理基础。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而获得了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