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楼

有道路穿过建筑空间的楼房
过街楼【英文】arcade,专指有道路穿过建筑空间的楼房,或指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

世纪末期

20世纪80年代末
一个秋日午后,我骑着老飞鸽大弯梁女式自行车经过北京南城宣武区官菜园的时候,北京城惟一的一座过街楼——观音院过街楼像一个被扒了裤子的少妇呈现在我的眼前,它的西侧已被拆成一片瓦砾,过往的行人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地从它下面经过。观音院过街楼坐北朝南,灰砖砌筑的拱券高约3.5米,宽约3米,深约5米。券顶上砌一圈花檐,檐上有匾额,正面书“觉岸”,背面书“慈航”。过街楼上部是一大二小三开间亭廊式建筑,灰色单檐筒瓦,素朴简洁。从侧面观,廊柱与下面的券洞边墙均在一个垂直线上。观音院过街楼除了下面券洞的通行功能,还有一个独特功能:通过上半部的亭廊连接东西两端的观音院上院和下院。地处东侧的上院地势高于西侧下院一米许,当年寺庙的尼姑在做法事时,僧人伴着钟[qìng]的梵音从过街楼逶迤而去,令楼下观望的百姓浮想联翩。彼时每逢佛诞、诸菩萨生日,观音院的尼姑便站在过街楼上向南北两侧的行人百姓施舍药品,药品装在小提篮中,拴上绳子从楼上吊下,佛界与俗界便凭了那一根细细的绳索联系起来。
半个多世纪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