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航空发源于美国,它是专门为了方便偏远地区的村镇、社区、矿山等地居民日常出行和经济往来的航空运输方式,其特点是使用30座以下的小飞机以定期或不定期航班的方式高频次的往返于飞行距离通常在400公里以内的客源地机场和支线或部分干线机场,通勤航空可谓支线航空的支线。[1][2][3] 航空模式
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通勤航空模式的特点,据此更进一步了解这种模式的细节。
1、最贴近客源的民航运输。通勤航空的服务对象很有针对性,大到一个村镇,小到一个居民社区、厂矿企业。这种和客源地的“零距离”是干线和支线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有了通勤航空模式的有益补充可以更大程度的拓展干线和支线机场的服务半径。以通勤航空发展较快的美国为例,其大型航空公司周围都聚集了数量可观的通勤或者支线航空公司,通过这些公司与干线航空公司网络的无缝隙连接,形成了大规模、高频率的覆盖全美的航线网络结构,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 2、特殊地区的最经济出行方式。在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通勤航空成为了最具经济性的出行方式。例如: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因为其地域辽阔、冰川纵横、居住地点分散,所以当地居民的出行对通勤航空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山村、社区,人员出行和生活用品的运输均靠通勤航空公司飞机运输完成。在大多数太平洋群岛国家,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出行都依赖于通勤航空往返居住地和主岛或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