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英文名:Tongliao City[1]),原称哲里木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内蒙古东部。境内总面积595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通辽市下辖1个区、1个县、5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常住人口283.46万人[2],市政府驻科尔沁区阿古拉大街门达路交汇西150米[14]。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雨旱季明显[19][3][20]。通辽市水系由西辽河水系、柳河水系、大凌河水系、嫩江水系及东辽河组成,境内有自然湖泊612个[2]。 大约三千年前,通辽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西汉初,匈奴主宰了通辽,而后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南北朝时期,在通辽又兴起新的民族契丹。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清朝,改部落制为盟、旗制,清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21][22]。 通辽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区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东北与华北的交汇中心,被国务院规划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2]。通辽地处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和肉牛养殖黄金带,资源丰富,有优质黑土地2100多万亩,有富饶的草原以及林下牧场资源,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自治区之首,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素有“内蒙古粮仓”“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中国红干椒之都”等美誉[23]。通辽市第二产业有玉米生物、新材料、肉牛、现代蒙医药、煤化工及沙产业六大工业全产业链[24]。通辽市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物流业、金融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健康服务业。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5]。2024年,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168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507.7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747.4亿元,同比增长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