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姓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
郄姓是中国传统多源流姓氏,属典型以封邑命名的姓氏,标准读音为qiè,部分地区存在kè、qí、xì等方言变体。异体字同郤(xì),本为同姓,后来因音转或方言所致成为两个姓;清代文献记载郄姓存在由“郤”(xì)姓演变的分支,此外,满族锡克德氏、锡克特哩氏也在清中叶后改汉姓为郄氏。[1]
郄姓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出自姬姓,以封地邑名为姓。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公族子弟叔虎因在征伐翟人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封于郄邑,建立郄国,其后代遂以封地为姓,称郄氏。二是春秋时期郄宛的后代。郄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被晋厉公灭族,有子孙逃到楚国,楚昭王时郄宛任左尹,其子孙后代沿袭祖姓为郄姓。晋代郄诜以“桂林一枝”典故留名,三国郄正善文,明代郄忠因赈灾载史。[2]

姓氏源流

郄()姓源出有:

源流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