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侃

蒙古帝国将领
郭侃(?—公元1277年),字仲和,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蒙古帝国元朝将领。[1][2]
郭侃出身名将世家,幼年被丞相史天泽收为养子,他年少勇武,二十岁时就封百户[a],后因率军打败金军而立下功勋,先后晋升总把、千户[a][1]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郭侃改任抄马那颜[b],跟随宗王旭烈兀西征,在木乃兮[c]破敌五万,攻下城池一百二十八座,屡建功勋;在继续西进的途中,郭侃连破巴格达阿拉伯埃及、西欧多国众多城池,扬名在外。至元宪宗九年(公元1259年),西域地区基本平定,郭侃于是回到邓州屯田驻守。[1][2][3]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帝,郭侃上疏提出修筑都城,设立省台等二十五条建议,及平宋之策,后升任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4]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益都李璮徐州总管李[gǎo]哥起兵叛乱,宋国夏贵再次侵扰边疆,郭侃率部前往平定。[1]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郭侃先后调任滕州同知、高唐令。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高唐人吴乞儿与济南道士胡王反叛,郭侃率兵前往平定。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郭侃改任白马县令,僧人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作乱,郭侃前往讨平。因熟悉军务,郭侃被元世祖忽必烈[zhuó]升为万户[a],随军攻克襄阳。后来江南平定,郭侃升任宁海知州,在任一年去世。[1][2][3]
郭侃追随蒙古军队西征,一生攻克城池七百多座,足迹横扫欧亚,为蒙古帝国扩张版图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郭侃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不仅提出了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台等实用建议及平宋之策,还多次平定地方叛乱,促成了元朝的稳定和大一统。[1][3][5]后世史家宋濂屠寄等都对郭侃的领军之才予以了高度肯定,不过近代史家柯劭忞却对认为元朝并无汉人领兵的先例,对郭侃的作战功绩尚且存疑。[1][6][2]

人物生平

名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