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福教学法

由解放军教练员郭兴福创造总结的练兵方法
郭兴福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南京军区某部副连长郭兴福在大练兵活动中创造出的把练思想、练作风和练战术、练技术有机结合的练兵方法。[1]
1961年10月2日,总参谋部军训部刊出了《单兵、小分队战术训练法参考资料》,并配发《既严又活》的专论,首次公开向全军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2]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郭兴福教学法》,就以此为蓝本。[2]1962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出《认真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指示,号召全区部队迅速掀起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此后又下发多份关于普及郭兴福教学法的文件。[2]在南京举办的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集训队,由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杜平分别担任队长、政委,亲身示范。此外,从1962年起,南京军区多次召开现场会,摸索出了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经验。[2]从1963年开始,根据总参谋部的安排,郭兴福教学小组相继赴广州武汉沈阳等军区部队进行了汇报演示,进一步扩大影响。[2]12月24日,时任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的叶剑英,以全军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的身份,专程赴镇江观看郭兴福教学法战术作业表演。随即于27日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并建议在全军推广。[2]
郭兴福教学法在推广中带动全军军事训练,推动催生了同时代的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使军事训练真正摆到了部队工作的中心位置,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2]2009年7月,郭兴福入选全军“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2]2019年,郭兴福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

教学法形成

20世纪50年代,我军军事训练面临由战争年代“以战教战”向和平时期“以训备战”的战略转变,但因缺乏正规化军事训练的经验,因而采取了全方位学习苏军的做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