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福

通背缠拳宗师
郭永福(1736—1796),清乾隆年间人,祖籍本系洪洞大槐树下迁至河南,后在温县犯事才于1770年又返回故里,被历代习拳宗师认为是洪洞通背缠拳的祖师。
2011年6月10日,洪洞县申报的通背缠拳收录于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物经历

斯人武功高强,忠厚仗义,好抱打不平,在温县是名声显赫的镖师,常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一次失手,打死恶霸后,才隐姓埋名返洪而来,至平阳府小住一吉家旅店藏身,正巧旅店店主吉书升是个摆弄拳脚之人,每天起早贪黑有40余青壮年下教场随吉习武,吉书升爱武如命,痴迷有加。郭永福更是如鱼得水,渴临等露,时间一长二人便一拍即合,成为知己,渐渐郭永福擅武实情被吉书升所觉察,得了数招,学了几路武术后,深感郭大侠武功非凡,随拜郭为师。朝夕好生招待,也换了上等客房,像家里长辈一样关照。吉店拳业随之大振,习武之人也多达百人,很是红火,名噪一时。数年后,郭大侠在温县犯事的情况也稍有披漏,大家都觉得事过境迁不可能再会有追究,并不在意。有一天,突然平阳府去了二差役找到吉书升谎说想叫郭大侠去一下官府,问问以前的情况便可放回继续教拳。吉为人正直,厚道老实,没有多想,在平阳府很有名望。人财俱兴,自以为凭自己的威望,不会有事,便听从差役送郭大侠一同前往,哪知只是一大骗局,好进难出,重罚重处,关入死牢。这才急坏了吉书升,觉得对不起师傅,太粗心,太老实,吉书升便联系城内有名绅士、商贾大户,凑钱找关系赎人,卖通官府要员,才将郭大侠救出。出来后觉得再也不能在此久留,四处躲藏也不是长久之计,郭吉二人商量要寻求庇护非洪洞苏堡刘家“天官府”莫属。
1776年骄阳似火,麦穗正黄,苏堡村街头有一叫花子,一连数日在天官府门前讨饭路过,有意迟凝不前,又时不时蹲在刘府门前不走,对刘府来说极为不雅,便差人撵走算了,刚撵走,一会儿又来了,还对那些在教场使抢弄捧练武人戏言数语。此人神精兮兮、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哪知刘府看家护院武林高手林立,足有二十余人习拳练武。并有一洪拳师傅姓于,身手不凡,此人虎背熊腰,力大无比,大弟子贺怀壁,二弟子张秀德更是出类拔萃,身怀绝技,在众弟子中很出色,是刘府高手,天官刘府的安危全系于此帮高人之手,那容得一叫花子在门前戏弄嘲笑,还问什么“就这也能打人”。几番折腾便激怒了刘府众弟子。大弟子贺怀壁便冲了出来,上前想一展身手,教训教训叫花子。没料一上手便跌出二丈远。再来又跌出好远,张秀德也直冲上来,只一招便栽到在地,二人鼻青眼肿,鲜血直流。天官府三公子及其他弟子见状都不敢吱招,跑回去叫于师傅,于师傅气冲冲大步走来,便说,什么人敢在此撒野,为何打我徒弟,叫花子应答:不是我打的,是他们亲自扑倒在地跌的。于师傅大怒,一个箭步上去。说“看招”,二人便缠在一起,你来我往,大家都看不清。于师傅越打越猛,而叫花子只是闪躲,没有真正出手接招。几招过后,于师傅猛劲更大,叫花子闪警巧取,使出四两拨千斤之招一下将于师傅撂倒丈余远。不巧,天官刘秉恬见状,非但没有怒斥,反而心平气和地哧住了眼前的这场较量,上前便问:你是哪里来的,怎么打的人。答:我没打他们,我是借人之力,用人之策,顺手牵羊,顺水推舟。侧身而进,所谓侧身胳膊比他们便长些,这便是通背拳。一番胆怯的解释,天官很高兴便将他迎回府,更衣净面,留为己用。这乞丐就是一代宗师郭永福。数日来,吉书一直暗中呵护着师傅,今日看到师傅有了安身之地,便悄悄离开这里。于师傅见刘府钟情于人家,自己反倒冷落,便背起行李欲告别刘府要另奔他乡谋生。郭永福上前示礼,道歉,拦住于师傅,并说咱二人取长补短共同教刘府公子与护院弟子们武术,于师傅在郭与刘府的挽留下,二人便相互礼让,相互学习,共同教拳,共同发展,相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