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负日

出自《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金乌负日是出自《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乌鸦在上面栖息。它们轮流背负着太阳飞升上天,然后回到山谷,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1]
金乌,又叫三足金乌,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古人认为,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又称"三足乌"。古人认为太阳是由金乌负载着在天空中运行的,所以在一些古代文献和汉画像中,金乌就成了太阳的象征。在汉代画像中常用金乌、三足乌代表或象征太阳,用蟾蜍代表或象征月亮,在伏羲女娲、西王母、日月交食等天文图像中,都能见到。[2][3]中国古代"金乌负日"的神话起源较早,在考古资料中也屡有发现。河姆渡文化骨七和牙雕器上的双鸟太阳纹,是截至2024年发现年代最早的"双乌负日"资料。陕西华县泉护村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器上绘有用弧线表示天穹,中有圆形太阳,下有双翅,双腿向后伸展,作神乌背负太阳行空飞翔的图案,正是典型的"金乌负日图"。[4]
“金乌负日”的神话在中国已流传很久《山海经》等古代文献屡有记载,如《山海经·大荒南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东经》又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4][5]

起源

中国古代"金乌负日"的神话起源较早,在考古资料中也屡有发现。河姆渡文化骨七和牙雕器上的双鸟太阳纹,是截至2024年发现年代最早的"双乌负日"资料。陕西华县泉护村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器上绘有用弧线表示天穹,中有圆形太阳,下有双翅,双腿向后伸展,作神乌背负太阳行空飞翔的图案,正是典型的"金乌负日图"。[4]距今[a]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玉璧上,在刻有太阳纹的祭坛上站着一只神鸟,因玉璧是祭祀天神的礼器,故这里的神鸟也应是金乌的象征。到了汉代,洛阳西汉璧画墓星象图、马王堆汉墓T字型帛画上太阳里所绘的乌鸦和南阳东汉画像石中的全乌负日图像就更为普遍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