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舞

地方舞蹈种类
金刚舞,又称金刚法舞,[1]是流传于五台山的一种驱鬼酬神的仪式舞蹈,也叫“跳鬼”“羌姆”“贝巴”“贝姆”“跳欠”等。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会在文殊菩萨殿前跳“金刚舞”。此舞是明清时期由西藏传人,为纪念西藏僧人拉龙巴拉丹计挺身护法而举行的。金刚舞集诵经、音乐、舞蹈为一体,意在弘扬佛祖恩德,驱邪降魔。[2]用歌舞的方式表现佛菩萨神变幻化度众生,具有“见即解脱”的功德。[1]
金刚舞共有十二段,分别为道上舞、门上舞、四大天王舞、弥勒佛舞、阿扎儿舞、喀拉舞、白面骷髅舞、页布舞、鹘与狮舞、牛与鹿舞、菩萨舞、护法神舞。表演者有百余僧人,手持法铃等各种法器,伴随着鼓、饶[]等敲击的节奏,依次出场表演。[2]

创作背景

起源介绍

它最初的源起在古大藏象雄经中的记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