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江苏南京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约起源于唐朝。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奠基人杨仁山等有识之士创办了金陵刻经处,传承金陵刻经印刷技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历战火洗礼,仍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传承保护,发展迅猛。
2006年5月20日,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9。

历史渊源

先秦以来,就有将文字刻石,以拓印流通之法。然石材于取料转运、雕刻修改,多有不便,遂逐渐以木版代之。至此,雕版印刷之术正式成为隋唐以后,中国文化承载传播之主流。据史料可知,中国雕版印刷术当起始于公元7世纪之民间,用于印刷佛教经像。唐玄奘法师(600-664)就曾用回锋纸印制普贤圣像,施于四众。而现存标有纪年之雕版印刷最早实物,即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之公元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之《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