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锹(Spade[2]),别名臿、[1]锸、[3]鍫、[1]铁锨,[4]是一种生产工具。其可以用于耕地,铲土,还可军用。[1]
《汉书·王莽传上》载:“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由简文记载和考古出土可知“臿”(铁锹)的材质有木质,有铁木结合,也有纯铁制。[3] 历史
铁锹在古代被称为“臿”。在远古时期,臿主要由木制而成,随着铜和铁的冶炼技术出现,这种工具逐渐演变为插。考古学证据显示,中国的炼铁技术始于春秋晚期,至汉代时,铁器的制作与使用已相当普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件是带有铁口的木柄臿。臿的刃部由铁质制成,形状凹字形,窄长的表面使其特别适合挖掘泥膏、塘泥等坚实的黏土,该工具被用于筑墓时的土壤挖掘。臿在古代的水利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汉书·沟洫志》中记载了汉武帝时期开凿白渠的壮举,其中有“举臿为云,决渠为雨”的描述,彰显了臿在水利工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王祯言,“古谓臿,今谓锹,一器二名,宜通用。”在使用过程中,人们不断进行改良,使其更适合农业生产。[1]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