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边糊-抖音百科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鼎边垂),是福建省特色著名佳点、风味小吃,福州锅边糊与漳州锅边糊略有不同。主料为米浆,作法为在圆锅内煮滚水,加入海鲜、蔬菜、肉类等材料,制成汤底,再将米浆淋在锅内上半部,待稍被烫干后用铲子刮入锅中烹煮。因为米浆淋在鼎内的边绿,故名“鼎边糊”。市场上有锅边片出售,但风味相差甚远。 鼎边糊在明清时期经由龙游商帮引入浙江,当地称为“龙游糊”或“福建羹”。在浙中地区,锅边糊因不靠海,配菜略有改良,如金华的“福建羹”配以豆瓣酱、豆芽、木耳等,龙游的“糊”则配以榨菜。鼎边糊一直流传到海南、台湾等地,成为当地早点佳品。 鼎边糊的制作方法较为特殊,先将米浆涮在锅边上,形成薄如纸的米粉干,然后铲入汤中烹煮。除了福建,鼎边糊还流行于台湾。在闽南语中,它被称为tiánn-pinn-sô,并曾用于招待外国贵宾。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鼎边糊由龙游商帮引入浙江的龙游和金华,当地称之为“龙游糊”或“福建羹”。[1][2] 由来介绍
锅边糊简称鼎边糊或料棵,福建人都叫鼎边糊,是福建闽东和闽南的大众小吃,如果佐以蛎饼,更加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