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乐

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
锣鼓乐,俗称“赤膊锣鼓”。一般演奏于演戏之前,故又叫“开场锣鼓”。第一天演奏的开场锣鼓叫锣鼓头场;第二天以后演奏的叫锣鼓二场。锣鼓头场一般演奏《三五七头场》曲调可以自由反复,变化莫测,演奏时间短的仅10分钟,长则达数小时,听者并不觉得累赘,锣鼓二场,演奏时间短,变化不大。

简介

流行于七宝、华漕等地的上海十番锣鼓,人称清锣鼓、打十番,也有叫细锣鼓、次扑汤等。乐队一般由6人或8人组
成。6人乐队:板鼓、令锣、小钹大钹大锣碰铃共6件乐器。8人乐队:板鼓、令锣、小[]、大钹、大锣、汤锣、小木鱼(兼绰板)、碰铃。
中国锣鼓乐,这一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宏壮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东方神韵著称于世。从古至今,锣鼓乐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是作为一种音乐类别,它始终伴随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不断繁衍、传承和发展,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奏的艺术品种而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沃土之中,并始终发挥着它那无可替代的社会精神效应。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文化艺术生活的复苏,作为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锣鼓乐,更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活跃于全国各地,专业与业余两支队伍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了中国锣鼓乐的繁荣局面。专场锣鼓乐表演在海内外舞台的积极展现;各地锣鼓乐比赛活动的广泛开展;一批优秀的打击乐作品的相继产生,可以说,中国锣鼓乐自80年代以来,在演奏与创作方面得到空前发展,在音乐生活中独树一帜,可谓异军突起,令人刮目相看。谱写中国锣鼓乐新篇章,使其发展更具深度和广度,还有赖演奏家们的乐曲表演、作曲家们的积极参与、音乐理论家的理论指导、教育家们的传授培养。对中国锣鼓乐的理论研究,音乐界前辈及众多同仁,在这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中国锣鼓乐特性这一课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