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识别区

基于空防需要所划定的空域
防空识别区(英语: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缩写:ADIZ[1]),是沿海国家或地区基于海防空防安全需要,单方面在面向海洋方向的领空外划定的特定空域,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该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实质是基于国防需要而划设的预警区域。[2][4]
防空识别区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新型空中预警防卫概念[5]美国是世界最早划定防空识别区的国家[6],其于1950年12月22日正式建立防空识别区。[3]次年,加拿大也建立了自己的防空识别区。[6]1965年左右,冰岛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均设立了防空识别区。[7]1969年日本公布实施了防空识别区。[8]1990年至2000年间,意大利在其亚得里亚海岸一带设立防空识别区。[7]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9]截至2023年6月,已有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等二十七个国家设立了防空识别区,对地理范围、受限制航空器的种类及管制措施等作出了不尽相同的具体规定。[10][11][2]
防空识别区是与一国防空预警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特殊空域,在此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被要求接受识别区设立国的预先识别、定位与管控。[7]防空识别区划设的实践,在有效地遵守国际法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沿海国海防安全的潜在威胁,维护了各国的海洋权益。[5]

历史沿革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