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米语

西部亚洲的通用语言
阿拉米语(Aramaic,源于古代叙利亚的地名或族名Aram)也曾在西亚地区充当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的前身,又称亚兰语,是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西支。也是阿拉米人的语言,也是《旧约圣经》后期书写时所用的语言,被认为是耶稣基督时代的犹太人的日常用语。[1][3][2]
阿拉米语是公元前二千年代到一千年代西部亚洲的通用语言。[4]阿拉米语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2000年中,古代语言阿卡德语的两种方言亚述语和巴比伦语在西亚广为通行,当时的世界文明中心在西亚地区,随着商贸活动逐步走向世界各地,这种语言也随之影响了当时各地区的文化。到公元前6世纪,逐渐被阿拉米语取代,成为西亚的共同语言。到公元元年前后,由于希腊罗马帝国对西亚地区的冲击,阿拉米语及其文字的盛行时期几乎终结,欧洲文明开始兴起,西亚文明地位逐渐衰退。[1]
公元前1千纪初,阿拉米语只是阿拉米政权使用的语言,后在亚述帝国管理中崭露头角,在新巴比伦帝国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2]

历史沿革

阿拉米语是阿拉米人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的西北分支。学界通常将中亚述王国国王提格拉特皮拉沙尔一世(Tiglath­pileser I,约公元前1115—前1077年在位)王室铭文提及的标志地理位置的族群名Ahlamê­Armāya,视为最早被提及的阿拉米人。提格拉特皮拉沙尔一世时期,阿拉米人占据幼发拉底河上中游的广阔区域,并开始了定居生活。阿拉米人还涌入贾兹拉高原,渡过底格里斯流域,劫掠亚述核心地区,中亚述王国的衰落和海国第二王朝的覆灭都与他们的袭扰有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