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容(1915-1940年),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出生于缅甸,曾任岐岭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1] 陈康容侨居缅甸,15岁随父亲回到家乡,就读于集美师范,从事进步活动。1934年,为回避当局注意,陈康容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并投身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陈康容重返厦门大学就读,在厦工委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并于同年加入共产党。“七七”事变后,陈康容任厦门慰问抗战将士工作团宣传股长。11月回龙岩后田村中共闽西特委训练班学习。1938年3月,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陈康容被派回老家岐岭,任歧岭小学教师,通过夜校和“抗日救亡剧团”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春,陈康容与黄会斋结婚,并肩负岐岭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同年秋,又调至特委机关工作,随机关迁徙大埔和梅县丙村。1940年7月16 日,陈康容未及时隐蔽,最终被捕。[2]同年8月16日在抚市被杀害。[1] 人物生平
陈康容[3],永定岐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