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蚨

传说中的虫名
[],传说中的虫名,别称蚨蝉、蟱蜗、蒲、鱼父、鱼伯等,原型可能是田鳖、桂花蝉。传说青蚨生子,母与子分离后必会聚回一处。人用青蚨母子血各涂在钱上,涂母血的钱或涂子血的钱用出后必会飞回,所以有“青蚨还钱”之说,“青蚨”也成了钱的代称。

物种简介

据考证,青蚨即古书中的蜮、短狐,今俗名水知了,是半翅目的大型昆虫田鳖、桂花蝉。形略似蝉而扁大,体长6厘米余,桂花蝉长7厘米余,尾端尖。体灰褐色至近黑色。卵似蚕卵,多产在雄虫背上,也产在草上。水生,性凶猛,能捕食比自己身体更大的小鱼。“鱼伯”即鱼霸,今田鳖亦名水中霸王。广东人以为美味。《大词典》释青蚨为“传说中的虫名”,非。古人把田鳖看得十分神奇诡异,还钱就是其一。古书在描述动物时常夹杂着传说和错误,我们须细心辨别。
王诩春秋时人)的《鬼谷子》一书是目前已知最早论述“蚨母”的文献。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纸张,竹简上的记述行文简明,仅有21字:“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这段文字源于作者的亲身观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直到1988年,大田鳖的护卵习性才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被发现:雌雄交配后,雌虫在露出水面的水草茎上产卵,并由雄虫看管。雄虫白天待在水中,头朝下趴在茎上,腹末的呼吸管露出水面,偶尔爬上来,在卵堆上待一会儿;日落后不久它就爬上来,守候在卵堆上,并时常下水,用身体附着的水滴湿润卵粒。雌虫则外出自由活动、捕食或玩耍。夜静更深时分,雄虫常摇足发出招呼信号,雌虫回应后,双方便在卵堆旁交尾。雌虫产卵后便跳入水中离去;雄虫则爬入水中,并不时爬上去,待在卵上。这样的行为日复一日,最长可持续3周,雌虫均与原配雄虫交尾,每天产几粒卵,多时可达11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