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肉菌

可引起人体皮下筋膜发炎的细菌
噬肉菌,又称为食肉菌,是引发坏死性筋膜炎、肌肉组织损坏的一类细菌的总称。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和创伤弧菌,其他的还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这类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或发炎的咽喉进入人体,侵蚀肌肉和身体组织,使患者伤残、休克甚至死亡。在医学上,因噬肉菌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被称为“坏死性筋膜炎”。[1]在鱼、虾、蟹以及生蚝以及各种贝类等海鲜中会出现大量的噬肉菌,如果在日常中食用了没有完全烹饪熟的海鲜,染上噬肉菌的概率会非常高。[2]

历史发展

夺命食肉菌近年渐为港人注意,这种离奇疾病,其实一直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直至近10年,多名国际名人先后受感染,病菌又被媒体冠上吓人的“食肉菌”名称,食肉菌始受注目。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已曾描述食肉菌的症状,令食肉菌首次走进人类文献。1884年,法国病理学大师巴斯德(Louis Pasteur)再进一步发现一名女性身上出现食肉菌的踪迹,成为现代同类文献的先驱。[1]不过,在过去百年,即使该病菌毒性剧烈,但因较为罕见,一直没有引起外界注意。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媒体为该菌冠上“食肉菌”(flesh-eating bacteria)“恶名”后,此菌才备受关注。曾感染该病的名人,除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前省长Lucien Bouchard外,还有今年只有44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Eric Allin Cornell。[1]事实上,食肉菌病例虽少,但并不罕见,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已有逾30人中招,美国更有多个食肉菌生还者组织,让曾感染的病人分享死里逃生的经历。[3]

主要种类

食肉菌(flesh-eatingbacteria)并非单一细菌,而是指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和创伤弧菌,其他的病菌还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