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

美国洛钦斯提出的理论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就是指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面的信息在总体印象中占有更高权重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1],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2]首因效应是因信息输入的顺序而产生的社会认知偏差对这种心理现象有不同的解释。[8][5]
第一印象效应(即后来的首因效应),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希首先发现的,他在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第一印象对人心理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3]洛钦斯选择了一个小故事作自变量来验证首因效应,不仅证明了首因效应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证明了首因效应作用不仅明显且具有持久性。[3][4]
首因效应对就业、人际关系、学习认知、商业甚至医学等都有影响。[7]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其影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纠正。[8]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都是顺序效应的研究内容,心理学家对此并未达成共识。[9][10]心理学家扎荣茨的“情感优先性”理论,支持了情感在认知和行为中的首因效应。但扎荣茨的研究更侧重于情感的作用,而非仅仅是第一印象的首因效应。[11][12]

概念的提出与验证

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