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2] 其统治基本沿袭了波斯帝国的旧规,继承并改进了波斯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并行马其顿军事体系,按照马其顿方式组建陆海军。亚历山大死后,由部将发起的继承者战争连续不断,帝国终于四分五裂,最后瓦解。[2] 在征服过程中,亚历山大建立了大约20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这些城市成为文化多样性的中心。比如埃及的地中海港口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在公元前323年解体,陷入了长达40年的战争和混乱时期。最终分裂为四个国家:埃及的托勒密王国、东部的塞琉古帝国、小亚细亚的佩加蒙王国和马其顿。[3] 早期历史
亚历山大帝国,是马其顿王国的一个历史时期的称呼,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缘,南接贴撒利,中隔奥林匹亚山,西为伊利里亚,东邻色雷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马其顿明显分成两部分:上马其顿,位于西部,地域广大,山脉纵横,森林密布,适于畜牧业,是马其顿人基本居住地;下马其顿,是块濒临爱琴海的沿海平原,适于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