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舞

马鹿舞
马鹿舞在孟连傣族村寨流行甚广,勐马镇娜允镇的30多个村寨都有多人会跳马鹿舞,[měng]阿马鹿舞腿脚动作富于跳跃,更具武术性,而勐梭的马鹿舞动作舒缓灵活,表演性较强。[1]

舞蹈介绍

马鹿舞是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民间用于喜庆祈福场合的道具舞。每逢泼水节等民间节庆活动,人们都要扎白象、马鹿跳舞,以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
马鹿舞傣语原名“戛朵”,“戛”意为玩、耍,“朵”相传是一种形似马鹿的长体、长角的神秘野兽,“恩朵”即模仿这种野兽跳的舞。由于“恩朵”与马鹿舞形象、跳法近似,久而久之民间渐将两者合二为一,统称为马鹿舞。
舞蹈起于古代先民居于山林常与大象、马鹿交往对其产生好感而跳舞模仿,相传大象是佛的使者,“朵”是去朝佛时被佛发现的,它们后来都成了拜佛舞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