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鲴

属于鲤科中的密鲴亚科、鲴属
黄尾[]学名Xenocypris davidi ),俗称黄尾、沙黄、黄姑子、黄鱼,属于鲤科中的密鲴亚科、鲴属。[1][2]黄尾鲴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润,无腹棱或腹棱不完全;[2][3]鱼头小而尖,吻端圆钝,口小,位于下位,如同横裂开的一道口子,下颌前缘有薄角质层,边缘锋利,用以刮食水底腐屑。[4][5][6]其眼较大,位于头两侧上部,鼻孔则位于眼的前上部;鱼身鳞片中等大小,侧线完全。[2][7]黄尾鲴鱼身背侧黑灰,腹部及身体两侧下半部银白,尾鳍呈桔黄色。[8][9]
黄尾鲴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水系,其体长一般在139~310mm,最大可达400mm,体重为200~300g,多栖息在宽阔水域的中下层,中国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福建以及海南岛等地产有此鱼,是适合于湖泊、水库、池塘养殖的中小型经济鱼类。[4][8][10]

形态特征

黄尾鲴体长而稍侧扁,形如梭状,腹部圆润,无腹棱或在肛门前有一短而不明显的腹棱。[2][3]鱼头小而尖,呈圆锥形,吻端圆钝,口小,位于下位,如同横裂开的一道口子,近似弧形,下颌前缘有发达的薄角质层,边缘锋利。[4][5][6]其眼较大,位于头两侧上部,且眼后头长大于吻长,鼻孔则位于眼的前上部以及吻端与眼前缘的中部。鱼身鳞片中等大小,侧线完全,前端向胸鳍上方微弯,向后延伸至尾柄中央。[2][7]黄尾鲴在自然状态下背侧黑灰,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鳃盖骨后缘有一浅黄色的斑纹,尾鳍呈桔黄色。[8][9]
黄尾鲴个体体重一般在200~300g之间,体长为139~310mm,体高为42~84mm,头长为31~60mm;同时,吻长为11~18mm,眼径的8.4~13mm。[4][10][8]该鱼背鳍由3根硬棘和7根鳍条组成,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尾鳍基近,腹鳍由1根硬棘和8~9根鳍条相连形成,基部两侧有1~2片长条形腋鳞,末端不达肛门,二者起点相对或背鳍略微靠前。其胸鳍有1根硬棘以及15~16根鳍条,末端较尖,向后延伸至腹鳍起点的前端,臀鳍则由3根硬棘以及9~11根鳍条组成,末端不与尾鳍基部相接。其尾鳍呈叉形。[4][8]鱼鳃耙较短,每一鳃弓上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呈三角形,排列紧密。其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称为下咽骨,近弧形,较窄,上生牙齿,称为下咽齿,共有3行,细长而侧扁,刀状。其鳔有2室,后室为前室长的2.3倍。[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