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鹭

鹭科白鹭属鸟类
岩鹭(学名Egretta sacra),别名灰洼子黑鹭灰鹭等,[1]鹭科白鹭属鸟类。[2]岩鹭是中型涉禽,体长约60-75厘米,[3]体重330-700克,[4]岩鹭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类型:[6]白色型全身白色,嘴黄色,背部蓑羽达尾基部,脚黄绿色;黑色型全身暗石板灰色或者蓝灰色,嘴灰褐色或者灰黑色,颏、喉部有一白色纵纹,脚黄绿色或者灰色。[3]
该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西太平洋热带沿岸地区,少数分布区可以延伸至温带[5]是典型的海岸鸟类,[3]常栖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和沿海海岸一带,尤喜栖息在海岛或者海边岩礁上。[1][3]
岩鹭的整体种群数量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7]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的鸟类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鸟类关键类群,[8]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

命名与分类历史

1789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Johann Friedrich Gmelin)在其对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的修订和扩充版中正式描述了岩鹭这个种,将其归入鹭属Ardea),并定名为Ardea sacra[10]属名“Ardea”来自普罗旺斯法语中的小白鹭——aigrette,是aigron的缩写。[11]1817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莱因霍尔德·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提出了白鹭属(Egretta)。岩鹭与其他12个物种一起被归类为白鹭属,即学名Egretta sacra,[12][13]种加词“sacra”来自拉丁语“sacer”,意思是“神圣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