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现场管理法

1905年起源于日本的生产管理模式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1]
5S是指5个以日语单词的罗马注音“S”为开头的词汇,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l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S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其目标包括工厂整齐有序,使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员工的自主管理;将设备维护在巅峰状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现场。[3][1]
5S现场管理法可以提高企业形象,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故障等,改善企业精神面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4]

历史起源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5S是日式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1905年,日本劳动安全协会提出“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的宣传口号,当时只推行了5S中的整理、整顿,目的在于确保生产安全和作业空间,后来因生产管理的需求及水准的提升,才继续增加了其余3个S,即“清扫、清洁、素养“,从而形成目前广泛推行的5S架构,也使其重点由环境品质扩及至人的行为品质,在安全、卫生、效率、品质及成本方面得到较大改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