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蓝是指2014年11月12日9:00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检测北京水立方附近天空的三基色数据:R=50、G=100、B=180。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城六区PM2.5浓度为37微克每立方米,接近一级优水平。2014年11月7日至2014年11月12日正值APEC会期,网络热议北京空气质量,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1] 形成背景
中国空气质量状况:中国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2014年的APEC会议,确定在在受雾霾污染严重的北京举办。 现状
2013年1月,中国出现4次雾霾天气,受笼罩的省、市有30个;北京,仅有6天不是雾霾天。2014年1月4日,中国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灰霾空气将成为肺 癌头号致病元素。空气中的PM2.5吸入人体后,经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最终会进入血液,乃至肺泡。“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吴兑说,肺癌死亡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上升。广州气象专家吴兑的团队做了一个估算,把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气溶胶消光曲线图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线图同时标出,判断气溶胶浓度增加之后7—8年,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这项研究合并了来自美国、韩国和巴西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个研究中心所提供的300万名新生婴儿的数据,它侧重于两类有害的空气污染物,直径小于2.5微米和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2.5和PM10,这些微粒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燃烧的化石燃料以及木柴的燃烧,同时也包括尘埃和海盐微粒,通过研究人员的计算,PM10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婴儿出现体重不足的几率就会增加3%,并且其体重的总平均值减少3克,PM10的中间值在14个中心之间发生变化,从加拿大温哥华的12.5微克每立方米,到韩国首尔的66.5微克每立方米,结合PM2.5暴露的信息,随着每个中心暴露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水平增加,婴儿低出生比重的几率增加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