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Network Lending)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业务模式,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教授1983年提出的[2],是一种基于点对点信贷或个人对个人信贷的金融交易形式。[1] 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Network Lending)2005年起源于英国网贷平台“众信宝”(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Zopa),于2006年5月引入中国,成立宜信。[3]2013年1月在中国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同一时间,P2P出现倒闭、跑路、提现困难等各种问题,如e租宝暴雷事件,2019年10月中国各地开始取缔P2P,P2P在中国的发展迎来消亡。[4]P2P的经营模式有单纯平台中介模式、复合型中介模式、借款与社交平台结合模式等。[5]具有关系扁平化、收益可观、突破时空限制、借贷模式灵活的特点。[6] 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Network Lending)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的优点,[7]但存在征信数据质量不高、缺乏接入征信系统、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数据泄露风险的缺点。[8]如中国最早成立的宜信、拍拍贷等应用都属于P2P网贷。[4]P2P在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规范民间贷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P2P网贷行业快速成长,平台数量暴增。P2P平台迅速涌现,交易额、投资者人数和借款者人数也大幅增加,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15年1月至2019年9 月进入风险凸显期,平台总数量继续增长,但平台问题数量也急剧增加,出现了大量的平台爆雷和跑路现象。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P2P网贷行业进入了消亡期,各地监管部门相继宣布取缔P2P网贷业务,P2P平台数量急剧下降,实际运营P2P平台数量降为零。[4] P2P的概述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