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学是一门研究金属与合金内部组织和结构的科学,[1][2][3]英文名metallography,拼音为jīn xiàng xué。其主要内容是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金属与合金因化学成分、冷凝条件、压力加工、焊接、热处理所引起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近年来,对金属断口形态的研究已经成为金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金相学与金属学相似。
介绍
1863年英国人索比(H.C.Sorby)发明的金相技术是这一学科的奠基性工作。金相学过去曾定义为研究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同性之间关系的科学。随着这一学科研究 领域的不断扩 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德国逐渐改用“Metallkunde” (金属学)一词来表征这一学科,在苏联、相应的名词为Метаоведение;在英、美等国家相应改为“physical metallurgy” (物理冶金)。而金相学一词则成为金属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名称,常用于指 其中以显微组织研究为主要的部分。 金相学主要借助于光学显微术和电子显微学来研究金属及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组织结构以及各种缺陷的特征,如相的尺寸、形貌、分布及取向关系,晶料、晶料间界的尺寸、形貌、取向关系、位错、空洞、裂纹、断口等。
金相学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