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画

词语
日本画(Nihonga),指日本的民族传统绘画,明治维新(1868)以后才广泛使用这个概念。其时,随着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东渐,日本兴起了洋画;与之相对,称基于传统材料和技法的民族绘画为日本画。
日本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漫长而复杂。它有两大特点:具备2000年以上延续不断的历史;在古代和近代先后受到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强烈影响。日本画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古坟壁画中得到发展。飞鸟时代,中日绘画交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画工传播了先进的中国绘画。奈良时代起,因唐朝绘画的影响而产生了唐绘。平安中期以后,出现了日本画的第1阶段──大和绘。大和绘采用唐绘的材料,开始确立植根于日本风土人情的画法和风格,产生了绘卷物、绘草纸等门类。镰仓室町时代南宋水墨画传入日本雪舟将其发展为民族化的汉画。安土桃山时代,狩野派吸收大和绘与汉画的长处,创出金碧辉煌的障屏画,形成日本画的第2阶段。
江户时代,受明清水墨画影响而产生的日本文人画家池大雅与谢芜村,丰富了日本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表屋宗达尾形光琳发展装饰画,使日本画与工艺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安藤广重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创造出表现丰富变幻的现实生活的浮世绘,并对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产生了影响。京都的圆山四条派则立足传统,兼用西法。日本文人画、宗达光琳派、浮世绘、圆山四条派,共同汇成日本画的第3阶段。此时,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明暗法已被日本画家采用。

名词解释

作为概念,日本画具有与外来画种和画风相区别的意义。但其外延不很确定,一般存在 3种情况:①专指明治维新以来,在西方绘画的冲击和影响下复兴的民族绘画,亦称新日本画;②除中国画风和西方画风以外的日本绘画;③除洋画之外的日本绘画。本文取其第3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