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翻译家,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桐乡人,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现代漫画的创始人和奠基者,[1][6][7]散文家,翻译家,音乐教育家[4]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8]1921年前往日本研修,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归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9][2]1924年参与创办立达学院,次年成立立达学会;从1939年起,丰子恺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2]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多居于上海,担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2][10]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因病在上海逝世。[3]
丰子恺始终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和中国艺术教育事业,著作译作达150余部,其画作以简约、洗练著称,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7][1][11]他以自我生活情感和具有时代特质的题材为表现对象,探索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画的现代之路,同时满足了艺术通俗化、大众化的时代需求。[12]他写下了大量随笔,出版过《缘缘堂随笔》《率真集》等多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1][13]丰子恺长期执教于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大学,编译三十余种音乐理论书籍,对普及和提高新音乐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1][14]他还翻译日语俄语音乐理论和文学作品,促进了艺术教育普及与文学推广。[1]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