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古时称邺,地处河北省最南端,位居中原腹部,西望太行山,东眺齐鲁地,南与河南省安阳市毗邻,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称誉。河北省南部重要节点城市,邯郸都市圈的重要卫星城,宜居、宜游、宜业的历史文化古都,以现代生态农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业为支撑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截至2025年6月,临漳县总面积741.78平方公里,总人口74.2万人。[2] 临漳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地形近似五边形,南边界中间较为南凸,地势 平坦,属于较典型的山麓冲积扇平原。 临漳县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漳河、洹河。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4]临漳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属邯郸郡,西汉至三国时期属魏郡,西晋属魏,北齐、北周至唐宋时期属相州,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属彰德府。民国时期属河南省河北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邯郸专署,1993年后归邯郸市。截至2025年6月,临漳县辖10镇4乡、429个行政村(含托管4个行政村),[2]县人民政府驻临漳镇永阳路9号。[2][4] 临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漳河冲积扇之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临漳的粮食生产享有盛誉,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8][2]第二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筑建材、食品医药健康为三大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业为主。2020年,临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4241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5:40.4:4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0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36元。 [8]临漳县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交汇处,京港澳高速、石武高铁、京广铁路横穿南北。[2] 临漳作为都城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佛教文化繁荣地、西门豹投巫治水发生地,孕育了建安文化、都城建设文化、成语典故文化、鬼谷文化等文化脉系。县域内保存有邺城遗址、铜雀三台、地下潜伏城门、皇家佛寺塔基、北吴庄千佛埋藏坑、朱明门、广德门等文物遗址和遗迹164处。以及鬼谷子传说、河南坠子、撵花、李家村高跷皇杠、西狄邱落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漳县邺令公园、铜雀三台遗址公园等国家级景区。[2][12][13][14]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