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翅真鲨(拉丁学名: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又称大沙、黑鳍鲨、污翅真鲨、污翅白眼鲛,是真鲨科、真鲨属鲨鱼。乌翅真鲨寿命约14.5年,平均体长91-112厘米,最长可达200厘米。[1][3]躯体整体呈纺锤形,躯干粗大,头部宽扁,吻宽短。前鼻瓣延长,后鼻瓣未分化,口宽呈圆弧形。[6]上颌齿宽扁,下颌齿窄且直立。有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宽大,第二背鳍小,胸鳍宽大,为镰形;臀鳍几乎与第二背鳍同样大;腹鳍较大,尾鳍宽长。身体背侧为黄褐色,下侧与腹侧为灰白色。第一与第二背鳍上端、胸鳍、腹鳍、臀鳍、尾部后端与下叶前部下端均为暗褐色。[2] 因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乌翅真鲨在1970-2006年(约三代)中经历了30%-49%的种群减少,已于2020年7月15日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3] 乌翅真鲨的肉、鳍、皮等均有较高经济价值,可制成食品以及皮革等。[2]在近海珊瑚礁附近栖息的乌翅真鲨能够起到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7]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