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七宗

中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
五家七宗,或称五家七派,是中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1]也是对唐宋时代形成的禅宗主要派系的合称。“五家”指晚唐五代形成的五个派系,分别出自慧能弟子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个法系,[2]即临济宗、曹洞宗[wéi]仰宗、云门宗、法眼宗,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宋代,五家之中以临济宗最为繁盛。[3]
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到六祖慧能之后,分别衍生出了五家七宗。[4]
五家七宗的思想相差并不大,都属于南宗,只是由于门庭设施不同,特别由于接引学者的方式上各有其特色,而形成不同的门风。[3]

五家七宗发展

中国禅宗的禅法至晚唐五代出现五家宗派,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度的发展必然造成宗派分歧的情况。其时,南岳怀让一系就出现有临济宗、仰宗两家,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三家。唐宋时期尤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为盛,有“临天下,洞一隅“之说(洞,指曹洞宗。禅宗五宗七派只有这两宗还比较完整,其他的都渐渐失传了)。初祖达摩在传法二祖慧可的偈语中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偈中的一花五叶,所指就是六祖惠能的南宗顿教禅法这一枝花,发出了后来的五家之叶。尔后临济宗下又衍生出黄龙派和杨歧派,会同前面的五宗合称五家七宗。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尤以临济宗的杨歧派门庭繁茂,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