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琵琶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
五弦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1][2]五弦琵琶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历史追溯

琵琶一般都是四弦,五弦的被专门称为五弦,《旧唐书·礼乐志》说:“琵琶、五弦及歌舞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来尤盛。”五弦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自西汉张骞奉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就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汉魏之交,西域乐人不仅带来了箜篌四弦琵琶,也带来了五弦琵琶。这种乐器自西域传入中原后,公元五六世纪盛行于北朝。唐宋时期中日两国文化交往频繁,日本在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将大量唐宋艺术珍品带回了日本,由于中国战乱频频,朝代更迭,一些在中国已失传的文物珍品反而在日本得以留存,终成孤品。从这些珍贵的文物身上可以反观中华文化顶峰期的历史风貌,它们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唐代[yòu]通典》:“……然吹笙、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北齐文襄帝即位是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河清北齐武成帝在位的公元562年~564年,五弦已为当时的统治者所爱好。至隋唐时期尤为盛行。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西凉高丽龟兹疏勒高昌、安国、天竺诸乐中均有使用。在燕乐中尚有大五弦琵琶和小五弦琵琶两种形制。《新唐书·礼乐志》有:“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掐琵琶。”唐淮安靖王李寿墓壁画中有坐立部伎女乐人弹奏五弦琵琶的图像。

形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