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免疫系统》是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宏伟、左兴权。[1]1996年12月,在日本首次举行了基于免疫性系统的国际专题讨论会,首次提出了“人工免疫系统” (AIS)的概念。随后,人工免疫系统进入了兴盛发展时期,D. Dasgupta和焦李成等认为人工免疫系统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 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热点,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正在逐年增加。《人工免疫系统》对人工免疫系统给出了新的定义,对人工免疫系统研究内容重新进行了系统划分,包括面向医学和面向工程的人工免疫系统两大方面。 基本信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Farmer等人率先基于免疫网络学说给出了免疫系统的动态模型,并探讨了免疫系统与其它人工智能方法的联系,开始了人工免疫系统的研究。直到1997和1998年IEEE国际会议还组织了相关专题讨论,并成立了“人工免疫系统及应用分会”。D. Dasgupta系统分析了人工免疫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异同,认为在组成单元及数目、交互作用、模式识别、任务执行、记忆学习、系统鲁棒性等方面是相似的,而在系统分布、组成单元间的通信、系统控制等方面是不同的,并指出自然免疫系统是人工智能方法灵感的重要源泉。Gasper等认为多样性是自适应动态的基本特征,而AIS是比GA更好地维护这种多样性的优化方法。 国外现状
由于免疫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有关算法机理的描述还不多见,相关算子还比较少。Castro L. D.、Kim J.、杜海峰、焦李成等基于抗体克隆选择机理相继提出了克隆选择算法。Nohara等基于抗体单元的功能提出了一种非网络的人工免疫系统模型。而目前两个比较有影响的人工免疫网络模型是Timmis等基于人工识别球(Artificial Recognition Ball, AR概念提出的资源受限人工免疫系统(Resource Limited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RLAIS)和Leandro等模拟免疫网络响应抗原刺激过程提出的aiNet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