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性说通过如实地记述人格(个性)的特性来刻划一个人的人格的一种理论。把人格特性的研究扩展到变态行为的领域。 正文
通过如实地记述人格(个性)的特性来刻划一个人的人格的一种理论。人格特性说同传统的人格精神分析说和人格体质类型说相抗衡。它认为后两种人格理论,或者是没有确实可靠的证据,或者是不能起到预测行为的作用。人格特性说还认为,一种恰当的人格理论应当要有一个可以测量人格的单位,这个单位 就是特性。如果能把构成人格的各种特性科学地分析出来,人们就可能根据一个人的人格特性预测他在什么特定的情境中将会产生什么行为。 最早对人格特性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他认为人格特性是一种神经—心理组织,它们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最终实在。奥尔波特应用心理测量的方法获得在不同情境中人的行为发生的频率、广度和强度的大量资料,经过统计处理,在各种不同的信度测量中求得人格的各种特性。 奥尔波特把人格的各种特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一文化环境下的各个人之间的共同特性,另一类是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特性。所谓个性差异,指的是个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的不同质量。至于个人特性,为个人所独有,它代表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奥尔波特认为,各人所具有的各种行为倾向对他的人格并不产生同样的影响。那些几乎影响着个人全部行为的倾向,叫主要倾向。那些用来刻划一个人的特征性的倾向,叫中心倾向。还有一种带有情境性的倾向,叫次要倾向。次要倾向对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