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郡

中国古代郡名
会稽郡(“会”,音kuài,又guì)[1]战国郡名。据《通考》:当以今浙江绍兴南之古会山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东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2]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国统一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在原来楚国的江南吴越故地,设立了会稽郡,辖二十四县,此为会稽郡首见于史籍。在原吴国的故都设吴县,作为会稽郡治。[3]
西汉时期的会稽郡先后属于韩信的楚国、刘贾的荆国、黥布的淮南国、刘濞的吴国及刘非的江都国等。[3]
会稽郡汉代初期已被一划为三,分别是吴兴、吴郡、会稽,号称“三吴”。新的会稽郡为钱塘江以南的浙北地区。[4]会稽郡治移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5]

郡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