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土

冲积土
冲积土(alluvial soil)指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河流泛滥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湖、滨海的低平地区。地面平坦。一般成土时间较短,发育层次不明显,土壤肥力较高。中国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将“冲积土”用作土类名称,并将它划分为石灰性冲积土、中性冲积土和酸性冲积土。50年代以来,考虑到“冲积土”名称只反映母质的成因类型,未反映成土过程特点,遂改为按其成土过程特点命名。

简介

冲积土广泛分布于平原和山间平原的河谷两岸的河漫滩上,目前可能被每年汛期洪水或多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因此,尚伴有不同程度的现代地质沉积过程,常有新的冲积洪积的物质覆盖于表层。如沉积母质时间短而未开垦者可能有少量的稀疏植被,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自然的木本植物。但大多数情况,在比较宽阔的高河漫滩上多已垦殖为林地,或为非永久性的农田。
冲积土
冲积土的命名虽由来已久(30、40年代),但与现在冲积土的含义不尽相同。解放初期,宋达泉(1950年)命名发育在河流冲积物上的土壤为冲积土,归属为泛域土纲、幼年土土纲。从50年代中期开始。冲积土在全国性土壤分类系统中消失,前后曾归属于原始褐土:浅色草甸土及潮土。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又重新确立了冲积土在土壤分类中的位置,作为独立的土类。冲积土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冲积形成土(Fluvents),相当于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冲积土(Fkuvis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