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鲳(学名:Psenopsis anomala),别名肉鲫仔、肉鱼、瓜仔鲳等,是长鲳科刺鲳属。[1][2]平均体长9.3-16.4厘米,最长记录约30厘米,平均体重约88.7克。[5][7][6]体呈长卵圆形,头小,眼中等大,侧位靠近吻端。眼间隔宽,凸起。口小。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刺鲳体背部青灰色,腹部浅色,体表有银白色光泽。各鳍浅灰色,腮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幼鱼呈淡褐或黑褐色。[2][5][3]刺鲳的寿命可达4-5龄。[8][9] 刺鲳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包括日本以南至南海、东海,在香港和中国台湾周围海域也有分布。[2][3][4]刺鲳是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栖息海域底质主要为泥质和泥沙质,可栖于水深0-370米的范围内。[2][6][3] 刺鲳是经济鱼类之一,是常见的食用鱼,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为盛产期,鱼肉最为鲜美,可鲜食也可制作为咸干品。刺鲳捕获方式多样,垂钓、流刺网以及拖网渔法均可捕获。[2][10]刺鲳种群数量较为庞大。日本刺鲳的渔获量较为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很丰富。[4]在中国东海,刺鲳资源丰富且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1987年其上市量达顶峰后出现较大波动,可能是过度捕捞造成的。[9][4]刺鲳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4] 形态特征
刺鲳成年体长平均为9.3-16.4厘米,最 大记录为30厘米;成年体重平均为88.7克。[5][7][6]刺鲳体长通常是体宽的2-2.2倍,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背腹缘钝圆。[5]头小,头长为吻长的4.2-4.6倍,头背部凸起,两侧平坦。[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