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尾鱼

花鳉科剑尾鱼属下的一种鱼类
1
5
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i)是花鳉科剑尾鱼属的一种鱼类,[1]因为该物种的雄鱼尾鳍下叶延长如剑状而得名剑尾鱼,[12]别名剑鱼、青剑鱼。[3]剑尾鱼是一个统称,但是通常只指原生剑尾鱼,[11]其原始种体背部浅橄榄色,体侧青蓝色,[13]体长达12厘米,体形呈长纺锤形[3]有一条深红色的条纹纵贯鱼体中部,[6]雌鱼无剑尾,[3]寿命约3~5年。[6]剑尾鱼通过杂交技术进行人工育种,已培育出许多品种,[14][15]常见品种有青剑尾鱼、[16]红剑尾鱼、朱砂剑尾鱼、[17]红白剑尾鱼等。[18]
剑尾鱼产于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等地区,[7][4]已在埃及伊拉克等至少31个国家出现引进种群[8][4]主要栖息在湍急水域,更喜欢栖息在植被茂盛的环境中,[19]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4℃。剑尾鱼为杂食性,[3]天然条件下仔鱼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成鱼则以水蚯蚓枝角类等为食。[11]剑尾鱼是卵胎生鱼类,[10]有吞食仔鱼习性,[20]而且在发育过程中有特异的“性逆转”现象。[9]
剑尾鱼是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21][8]而且剑尾鱼具有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近交系的遗传性状多样等特点,在科研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迈伦·戈登(Myron Gordon)就开始培育遗传均一的近交系剑尾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培育剑尾鱼近交系。[11]匈牙利(1962年)、越南(1981年)等全球多地在不同时间都发行过以剑尾鱼为主题的邮票[22]虽然有关剑尾鱼的危害很少被记录在案,但作为入侵物种进入自然环境可能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危害。[23]
剑尾鱼已在全球广泛分布,[8]种群资源相对丰富,数量较稳定,截至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剑尾鱼评定为无危(LC)。[4]

发现与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