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性心律指心脏跳动异常。具体可分为加速性逸搏心律,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acceleratedidioventricularrhythm,AIVR)。
分类
加速性逸搏心律(Acceleratedectopictachycardia)也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tachycardia),是指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受到某些因素(如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而升高,超过了自己应有频率甚至超过了窦性心律的频率。它的特点是心率逐渐增快,然后又慢慢恢复原状,而不是像阵发性心动过速那样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其频率在60~140次/min,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可以持续数日。其形态与原有的逸搏心律相同。简言之,与普通的逸搏心律相比,加速性逸搏心律的特征是形态相同,频率加快。根据异 位起搏点的不同,加速性逸搏心律可以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结性)和室性三种,其中房室交界区性最为常见。这类心律失常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心肌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其中最常见于急性心梗溶栓后的心肌再灌注时,是发生率较高的再灌注心律失常。此外室性逸搏心律也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othfeld等人发现约有30%的急性心梗患者可以出现这种心律。 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AIVR)为异位的心室节律,至少连续3次以上的心室搏动,其频率超过心室正常的固有频率(30~40次/min),但慢于其他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它的出现并非突发突止,而是逐渐的,其频率与基础心律差不多,常轮流主宰心搏,每于基础心律过缓时出现,其偶联间期比一般的室早为长,节律可能与基础心律呈干扰性房室分离,或间有心室夺获或融合波,频率一般不超过120次/min,为单形性,也有多形性的,一般持续时间不长(数分钟以内),终止也是缓慢的,或是以基础心律加速,超过室性心律而终止,也可能室性心律减慢,让位给基础心律而终止[1]。本例患者102岁高龄,Holter检查基础心律为心房颤动,AIVR与其反复交替出现,完全符合上述特点,尚未见有类似文献报道。 AIVR是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强所引起的异位心律失常,常见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洋地黄和其他药物中毒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灌注时等,少数可发生于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它本身是“良性”的,一般不致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也不会发展为室颤。但应考虑具体患者不同情况与严重程度,本例老年患者102岁高龄,有明显心肌缺血、肺部感染、心功能较差,有室早及短阵室速发作,且出现较长时间的AIVR,肯定不属于良性,预后不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改善心肌供血,防止心功能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