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县、平武县,总面积3084平方千米。[3]截至2023年末,北川羌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7.96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9.64%,比上年末提高1.69个百分点。[7]
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境皆山,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平均每千米海拔从西北向东南递降46米。[11]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属中亚热带,具有冬暖夏凉、无霜期长、降水充沛、夏季易涝、光照不足等气候特点。[4]县境内河流属涪江水系。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珍稀、濒危和保护物种繁多[3]。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置北川县,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12]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辖9个镇,10个乡。[6]县人民政府驻永昌镇云盘北路23号。[2] 北川羌族自治县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以粮油为主导产业,以苔子茶、中羌药材、高山果蔬、特色养殖为特色产业;[13]工业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电子信息、通用航空、食品医药、安全应急。[14][15]文旅产业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16]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7亿元,获评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17]三次产业结构为16.0:25.7:58.3。[9]北川是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14],县内交通便利,北川通用机场主体已完工。[18] 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孕育着丰富的大禹、羌族、红色、感恩文化,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有羌年、禹的传说[19]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14],拥有绵阳市唯一国家5A级(北川羌城旅游区),4个国家4A级(西羌九皇山、药王谷、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寻龙山)旅游景区等百余盛景,其中药王谷景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百年古辛夷花药树林和万亩药林,是全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度假区。境内的地震遗址博物馆,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遭受灾难、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的历程,被评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20]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年A级旅游景区的总收入为12.84亿元,接待游客数量为320.41万人次。[21]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