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大陆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
南美大陆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范围为大陆东至布朗库角(西经34°46′,南纬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北纬12°28′),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主要含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法属圭亚那1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巴拿马的一部分。

形成过程

三叠纪中期

2.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巨大的泛大洋(Panthalassa) 覆盖了2/3的地球表面[1]。其余的部分被一块单一的大陆-泛大陆(Pangaea,意思是“所有的陆地”)所占据。泛大陆在三叠纪时期面积达到最广阔,仅有中国和东南亚与之分离形成岛屿。大陆的南北两臂向东伸展半包围着特提斯海(Tethys Ocean)。极地没有冰雪,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常被猛烈的暴风雨袭击。赤道则被干热的沙漠占据。到了三叠纪末期,这个巨大的大陆才第一次断裂,非洲和南美开始分离。

侏罗纪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