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又称双性向,是性倾向的一种。双性恋者能够对同性和异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双性恋者对吸引力的感受不一,有些人可能同时对同性和异性感受到吸引力;有些人可能在某一阶段对同性感受到吸引力,在另一阶段对异性感受到吸引力。双性恋属于性少数群体中的一种类型。[1]
1824年,Bisexuality被解释成“在一个人身上有两性的器官,雌雄同体的”。bi为“两个”的意思,sexuality是“性”的意思。1914年,这个词被理解为“被两性吸引”的一个名词。在这个意义上的名词是从1922年被证实的,并理解成了双性恋,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广泛使用。[2]学者费伦齐认为在心理学中使用“双性恋”(bisexuality)这个词,而不是“双性恋倾向”(bisexual predisposition)这个词。这表示性最初是无对象的,通过儿童精神力来给予男性或女性,或两者。[3] 据记载,双性恋在各种人类社会中都被观察到,在动物王国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双性恋”这个词,和“异性恋”和“同性恋”一样,是由查尔斯·吉尔伯特·查多克在19世纪创造的。[4][5]
目前科学界不了解双性恋这种性取向的确切原因,但有相关理论认为,遗传、荷尔蒙和环境影响等复杂的相互作用是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双性恋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选择。[6][7][8]
在不同文化中,双性恋行为的流行率存在一些差异,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双性吸引率存在很大差异。全球 LGBTQ 人口报告估计,世界上约有 80% 的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双性恋或泛性恋。[9][10]和其他LGBT人群一样,双性恋者经常面临歧视。除了与同性恋恐惧症相关的歧视外,双性恋者还经常面临来自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异性恋社会的歧视,这些歧视围绕着双性恋这个词和双性恋身份本身。双性恋已经得到了关注,但进展不平衡,许多偏远地区,对双性恋的认识仍然很少或根本没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