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第三纪

地球历史发展的时期之一
早第三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见新生代)。

基本简介

早第三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见新生代)。古新世﹐古老的意思。这一时期持续了1000多万年﹐其最大特点是动物群中“古老”种类或“土著”类型占很大优势﹐与其後的动物群有著明显的区别。始新世持续了约1800万年﹐它表示了近代的黎明或启蒙时期。如果说古新世是哺乳动物的征服时代﹐那麼始新世是哺乳动物的巩固时代。渐新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生物界开始具有更近代化的面貌﹐是向现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它持续了约1300万年。

历史溯源

1933年﹐英国科学家莱伊尔﹐C.﹐在研究法国巴黎盆地第三纪软体动物化石时﹐他发现地层愈新﹐其中含有的软体动物与现代种属相同的种类愈多。他根据地层中含有现代种属的百分比﹐将第三纪划分为始新世(1~5%)﹑中新世(20~40%)和上新世(50~90%)。由于各个地区的地层中所含生物相异﹐因此在对比上存在很大的困难。1854年﹐E.贝利希在德国发现早于中新世的沉积物﹐从而提出渐新世一名。1853年﹐M.赫奈斯依生物群和沉积物的相似性﹐将中新世和上新世合称晚第三纪﹔而1866年﹐K.F.瑙曼则把渐新世和始新世(当时包括了古新世)合称早第三纪。1874年﹐W.P夏姆珀根据巴黎盆地发现的植物化石﹐他认为含有这些化石的层位早于始新世﹐提出古新世以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