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鳄属

古鳄科
古鳄属(属名:Proterosuchus),是种已灭绝主龙形类爬行动物,是古鳄科的一属,生存于三叠纪早期的中国与南非。古鳄是著名的早期主龙形类之一,外形类似现代鳄鱼,可能是现代鳄鱼的远祖。古鳄可能以伏击方式攻击水边猎物。它们的上颌前端往下弯曲,腭骨有牙齿,这是种原始的特征,较晚的主龙类失去这个原始特征。

基本介绍

在三叠纪早期,古鳄是最大型的陆地爬行动物之一,体型接近于现代的科莫多龙。古鳄的外表类似原始鳄鱼,并与现代鳄鱼拥有许多共同特征,例如:长口鼻部、健壮的颈部肌肉、短四肢、长尾部。但古鳄仍保有自己的原始特征,例如口鼻部前端呈钩状。这种钩状嘴部使得遭到猎食的猎物,例如二齿兽类水龙兽,几乎不可能从嘴里逃脱。如同大部分现代鳄鱼,古鳄是种伏击掠食动物,在水中等待猎物接近、进入水里,然后在水面下展开攻击。古鳄的尾巴长而健壮,适合在水中高速移动。古鳄的四肢短而粗壮,也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移动。古鳄能够在水中、陆地上移动,这意味者它们可以在两种不同环境调节体温,在陆地曝晒阳光、在水中冷却身体。身为伏击掠食动物,意味者古鳄的的大部分时间中,大部分身体都处于同种环境。这种方式是节省能量消耗的好方法,甚至可让掠食动物长时间没有进食。
虽然古鳄可以在水中生存、游泳,古鳄应较常猎食陆地动物,而较少捕食鱼类。它们的眼睛位在头部上方,使它们可躲在水面之下,等待猎物至水边饮水,再将水边的猎物拖入水中,再将猎物溺死、咬食。
在2011年,科学家比较古鳄、现代鸟类与爬行动物的巩膜环大小,提出古鳄可能属于无定时活跃性的动物,觅食、移动行为跟白天黑夜没有正相关,只休息短暂时间。这个分析结果,支持了早期主龙类的视力已经适应微弱光线的理论。但是,古鳄可能生存于极区环境。如果属实,它们生存环境的光线条件,可能不同于其他主龙类的环境,而古鳄可能独自演化适应不同的光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