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澄

现代中国佛教学者
[chéng](1896--1989)现代中国佛教学者。江苏丹阳人。原名吕渭,字秋逸、秋一、[jiù]子。早年涉猎的学术层面颇广,曾先后就读于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农科、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等校。此外,亦曾留学日本,专攻美术。[1][2]
1914年,至南京金陵刻经处佛学研究部随欧阳渐研究佛学,后又协助欧阳渐在南京筹办支那内学院。1922年该院成立后,先后出任教务长及院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71年起,即卜居于清华大学清华园中。1989年7月8日逝世,享年九十三岁。[3][4]

人物影响

吕氏深谙英、日、梵、藏、巴利等语,治学领域广泛,不仅涵盖印度(包括南传)、中国与西藏的三系佛学,而且对梵藏佛典的校勘及版本目录等文献学亦极为精审。此外,更开启因明学的研究风气。其治学方向对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佛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历程